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07章:说生产 (第4/5页)
见,秦之生产力大幅提升,才是关键。殿下可知郑国渠典故?” 朱元璋道:“韩之水工郑国受命入秦游说,献泾水入洛之计欲以疲秦,秦王允之,其后十年,秦无力东进。郑国渠成,于是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朱塬听朱元璋几乎是背诵般流利地说出这段典故,有些意外,转而又是恍然。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喜欢读史以为鉴的人。 秦修郑国渠的典故,恰好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朱元璋夺取天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三策。说到底,都是厚积薄发。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这么想着,朱塬忍住拍马一句的冲动,知道老朱不会喜欢身边人这么做,于是道:“郑国渠因疲秦之计弄巧成拙被记于史册,然则,郑国渠只是其一,秦国当时还陆续修建都江堰和灵渠,使关中、川蜀皆成膏腴之地,供奉百万秦兵,始皇因此得以统一天下。而这一切之根本,正是这三大水利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资料’对秦‘生产力’之大幅度提升,使当时秦之国力远胜其他各国。若无此前提,百万秦兵不出潼关,或已腹中空空,饥饿而还。” 朱元璋敏锐捕捉到朱塬话语里开始冒出各种一如‘生产’或‘分配’之类的新词,诸如刚刚的‘关键’二字,诸如两个词汇连起来似乎颇有气势的‘水利工程’,好在这些只从字面大概也能够理解,并没有打断。m.zwWX.ORg 朱塬也顾自继续:“水利工程,依旧只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资料中的重要一种。待到汉时,冶铁技术日渐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少量出现的铁器开始大规模运用,锄、耙、犁、耧等利用铁制部件的农具大幅提升耕作效率,这种生产资料的根本性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