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鹰旗下_111、漠北(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1、漠北(一) (第3/4页)

目前在华北和东北两大战区就有14个航空师,4000多架作战飞机,而华中和华东两大战区也有8个航空师,2800多架作战飞机。在中国战场,每月交战双方的战机损失大约都在300架左右,但由于现在每月中国的飞机产量已经超过了600架,中方航空兵的实力一直在增加。实际上日本每月的飞机产量与中方相当,但日方由于在南洋与轴心国作战中的巨大消耗,国内的飞机产量已经根本无法弥补战场上的损失,若是没有美国人的支援,不出几个月,日军的作战飞机就会消耗殆尽。

    在中国战场,已经基本上看不到抗战初期那种日本军机大规模进攻的场面,更多的时候是中国航空兵机群在天空翱翔,肆无忌惮地在攻击地面上防守的日军。

    战场的形势是越来越好,以徐树铮、蒋作宾等人为首的陆军决策层已经制订好了大规模的反攻作战计划。

    根据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建议,中方应当趁苏军虚弱的时机,在中亚和叶尼塞河、额尔齐斯河一线发起大规模的反击作战,配合轴心国全力打败苏俄,然后在全力对付日军。但徐树铮却对德国人的这种“先欧后亚”的战略不感兴趣,在他看来,日本才是中国的心腹大患,目前全力打败日本才是当务之急。

    几经争论,徐树铮最终算是同意了中方出兵收复蒙古,并切断苏俄西伯利亚铁路线的作战计划。这个作战计划对中国有利,而且切断了苏俄相当重要的西伯利亚铁路线上的运输通道,也算是为欧洲战场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难耐寂寞的“小徐”决定亲自出马,坐镇指挥中方自开战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大规模的反攻作战。

    现在归绥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许多,北方战区所属的高级将领们云集归化机场,在等候这位陆军总长的大驾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