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0、兵进中亚(二) (第2/4页)
物资和技术援助下,随着工业能力的迅速增长,现在逐渐成为了一部令人恐惧的巨大战争机器。 由于拥有巨大的资源和人力优势,中国的重工业每年以百分之二、三十的惊人速度在快速发展着,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预计钢铁产量在1942年或1943年就能达到与奥匈帝国相同的1600万吨的年产量,跻身于世界第四大工业强国的行列。随着工业能力和军队装备水平的提高,中方有足够的信心能够独自战胜日本,这也是徐树铮能够说服一些持有异议的将领们,暂时放弃对日作战计划,而全力进攻苏俄的主要原因。 从许施尼格访华的言谈中,已经明显表达出奥匈皇帝希望在1942年或1943年迫使苏俄退出战争,并与之达成和平协议的愿望,届时,中国就会失去一次绝好的收复失地的时机。除非中国有能力与苏俄进行一场全面战争,然后打垮对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未来的十年之内,中国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如果苏俄与德奥达成和约,那么中国将彻底失去这次机会。 目前苏俄在远东的总兵力大约为一百一十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和蒙古境内,另外在中亚大约有二十万人,其中装备有大约1200多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1000架作战飞机。 与之相比较,中方为了准备对苏作战,共调动了12个装甲师和4个独立坦克旅,近3000辆坦克和6000门火炮,陆军总兵力260万人,其中新疆省大约45万人,科布多省75万人,另外130多万大军将从蒙古和东北沿西伯利亚铁路进军,这包括9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