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4、和平(终章) (第2/4页)
工业能力迅速被摧毁,整个英伦三岛陷入到绝望的境地。 中立的爱尔兰政府开始倾向于轴心国集团,在轴心国海空军巨大的优势面前,美国海军开始撤离英伦三岛。1944年冬,在爱尔兰政府的默许下,轴心国联军突然在爱尔兰西部登陆,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整个北爱尔兰宣告失陷,大英帝国失去了最后的屏障。 丘吉尔政府倒台,新的英国内阁于1945年1月上任,新任首相艾礼逊上任伊始,立即宣布英国准备退出战争,并通过中立的葡萄牙政府转告德、奥、意三国,英国政府准备进行和平谈判。 先期的和谈在中立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德国、奥匈、意大利和英国、美国均派出重要代表参加。会谈中,轴心国方面提出以目前的实际军事控制线暂时停火,关于殖民地的划分也以目前的实际占领区为基准。而英美提出了缔结停战条约的三项条件,即废除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从目前所有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被占领土上撤军;包括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在内所有的亚非殖民地实行共管。 如此和谈条件当然不可能为轴心国集团所接受,第一次会谈宣告破裂。 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利益,双方厉兵秣马,不约而同采取了进攻行动。1945年3月初,美澳联军在澳大利亚展开全线反击,但轴心国集团却从伊朗和中亚全力向印度进军,沉寂了两个月的英伦大轰炸继续进行。 1945年1月,轴心国向日本接连投放了仅有的两枚原子弹,其巨大的破坏力震惊世界,其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火再次燃烧,美国人略有所得,吃亏的只有大英帝国。在原子弹巨大的威胁下和遭受了重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