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鹰旗下_一三四、埃及战记(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三四、埃及战记(八) (第3/4页)

会冒着失去印度的巨大风险。艾伦比认为不如现在就放弃北非和小亚细亚,集中兵力,全力防守住印度。

    伦敦的内阁为是否要全力防守埃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险些引发劳合.乔治内阁的动荡和倒台。最终,战时内阁还是同意了基钦纳的建议,决定放弃埃及和中东。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痛苦的决定,在作出这项决议时,战时内阁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已经意识到,也许我们已经输掉了整个战争!”重新成为第一海务大臣的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里带着无奈地回忆说。

    不过,英国人在撤退之前炸毁了大多数运河设施,并在航道中凿沉了数十艘运输船来堵塞航道。德奥联军虽然得到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但却暂时无法利用它。想要清理出整个航道,最快也需要半年的时间。

    德奥海军虽然打通了通往印度洋的通道,现在也只能“望洋兴叹”。

    整个埃及战役实际上一直持续到一九一八年二月才结束,在此期间在德奥联军的巨大压力下,社会民工党所领导的俄国政权,终于无奈地签订了屈辱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几乎失去了罗曼诺夫家族所攫取的所有东欧领土,还要承担三十亿卢布的战争赔偿。

    为了保障安全,社工党把首都迁到了相对安全的莫斯科,但在一月前所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中,虽然社会民工党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赢得了选举,但在顿河流域、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和传统的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布派却没能赢得民众的支持,孟什维克、资产阶级政党在这些地区赢得了选举,而且这些地区的政府也控制在这些人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