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赶路的丁宁 (第3/5页)
依靠妇女抽、背卤水和制盐田晒盐的工作已经持续了上千年。 外面的牧民和农户通过马帮运送风干rou类和粮食到达这里,又用以交换大量的红盐。 红盐镇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一个极为隐秘的集贸地,即便难以到达,但因为周围百里范围之内没有更好的去处,所以许多行经这里的马帮即便没有交易在此处完成,也很可能到达这里休整,补充一些物资,若是负重不足,还自然会带些红盐出去。这些红盐只要一运送出去,便是比在此处至少多出两倍的价格。 战争即将来临,连大多数牧民都已经驱赶着牲畜躲避到阴山腹地的高山草场,到此处的马帮也变得极为稀少。 沿着东胡边境而来,到达此处的丁宁、长孙浅雪和苦修老僧自然便是绝对的异类。 但在这楚地极北境生活极端困苦艰难的地带,交易往来原本就和东胡、乌氏互通,习俗风情也大多类同。在这些区域的寻常民众眼里,绝大多数苦修僧都因为修行而拥有非凡法力,尤其这些苦修僧众在平时的修行之中,凡遇边民请求,便会动用珍贵的元气替这些边民祛除病痛,所以苦修僧在这些边民的眼中便是极为尊崇的法王。一些边民会自发的用自己最好的东西奉养这些苦修僧人。 越是年迈,越是给人感觉气象不凡的苦修僧,在这些人看来便更是拥有更高的功德,所以当这名苦修老僧引着丁宁和长孙浅雪到达此处,便受到了最高的礼遇。 红盐镇里的民众不仅奉上了雪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