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一零章 要人 (第2/4页)
绿春低头:“是。” …… …… 沈信言奏章上的内容终于摊在朝廷重臣中间开始讨论了。 竺相、宋相、户部尚书蒲备、太府寺正卿汪鸣,大小九卿,都奉命进了宣政殿议事。 “……自太祖开海兴贸,民间奇商辈出。我朝经济旺盛,财源滚滚,自是好事。然交易量日益增长,钱帛都显沉重。而金、银等高价钱,又为税赋官有,民间不得流通。十数年前,常有富商携钱帛在外行走,被人劫财伤命的。 “所以大通等钱庄兴起,近年来尤其豪富。究其缘由,不过是储钱可暂做他用,可为生息之根。 “然则,此类事情若为歹人所利用,一夜之间卷钱而逃;则存钱者转眼间便一贫如洗。 “若朝廷接手此事,设立国家银行,将分号开遍全国,则百姓必踊跃存款。盖因朝廷乃最可信赖也。” 众人听到这里,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那岂不是会变成,国家银行里,会存有全国大部分富商的钱!? “只此一来,岂不是公然与那大通争利?显得朝廷……” 贪财。 竺相把这两个字还是咽了下去。 “其实不然。朝廷做这件事,只是为了百姓方便。大通再富有,他也做不到天下的县州道都开上一家钱庄。我们绕开他们也就是了嘛。” 有人提出异议。 “这样一来,天下绢赋的集结可就迅速多了。除了米粮布帛这样必须的吃穿用品,银行可就把钱的来去变得轻松方便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