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眼寻珍_第四百三十六章 两尊罗汉(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六章 两尊罗汉(三) (第3/4页)



    "可在他清醒过来之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这么做简直是糊涂透顶。元代人怎么会知道乾隆要玉璧钦定'降龙伏虎'两位尊者呢,况且他自己又把尊者写成了罗汉。这简直就是冒犯天颜啊!可以说是欺君之罪。所以,这幅画就一直被和珅藏在自己的府中,直到被抄家的时候,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才散落民间的。"

    听完向北寒的解释后,在场所有人,包括通过视频画面收看直播的人,都有同样的认知,那就是向北寒说的有理有据,这幅画和画上的题跋就是这么来的。何况,能够在那么多书画鉴定专家面前讲这些,足见是有理论根据的。

    其实,在场的这些专家心里都清楚。文物鉴定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从众性的。很多文物,特别是书画类的文物,在鉴定过程中都会有争议。但只要是绝大多数的学者专家有了统一的鉴定意见,那么这件东西就会被定性,除非在以后的考古调查中,有了新的证据证明其真实身份,再更改。

    比如,我们知道的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得后母戊大方鼎,很多年前一直被称为“司母戊大方鼎”,这是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现在,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

    主张改名的专家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