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56章 大宋有名将 (第4/5页)
第一、第二将;昭义第四将。其中的朔方第一将和昭义第四将还是纯骑兵的将。 现在的大宋已经谈不上特别缺马了,有西北的凉国和金国提供,还有朔方大马场存在。足够宋军组织强大的骑兵军团了!所以一人双马配置的骑兵将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了。 当然了,宋军的马匹也谈不上富裕。因为他们除了建立骑兵,还搞了个车堡战术,部队中有许多四轮马车,也需要挽马来拖。还需要马匹拖拽大炮。而且因为照顾马匹的水平不高,马匹的折损率也偏高。 所以马匹的供应还是比较紧张,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挽马来拉比较重型的火炮——在用轻炮配合车堡还是用重炮弃用车堡的问题上,宋国新军内部和枢密院是进行过长时间争论的,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就取了一个“轻炮加车堡”的组合了。 不过即便在大炮的选择上出了一点岔子,宋军新军的战斗力仍然不容小觑。 所以军中上下,对于八月份那场莫名其妙的败仗都很不服气,都摩拳擦掌的想要一雪耻辱。只有一群机宜比较消停,不敢再上窜下跳了。 因为八月、九月中,包括宣抚司和河间经略司以及下属各将在内,都对喜欢妄言的军事机宜进行了一番清洗。不少人被免职罢官,还有一些人干脆叛逃去了周国。频发的叛逃事件,又让宣帅吕颐浩感到军机不可靠,所以还上了一道奏章,建议用知兵的文人替代武人军机。 官家赵佶居然批准了这个奏疏,倒不是信不过武人,而是新军正在大肆扩充,到处都缺军官。既然吕颐浩觉得武人机宜没有用,那就调回去带兵吧。 而在武人军机们离开河北宣抚司、河间经略司和沧州经略司的同时,熟读兵法,善于运筹帷幄的书生也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