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_第1246章 国崩之危 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6章 国崩之危 二 (第4/5页)

不仅是各地的商税,还有以钱计的夏税、农器税、牛革筋角税、免役钱等等,都因为农户的收入减少,而出现了征收困难。

    而农户收入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东南和燕地纺织业发展太猛,冲击了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现在东南和燕地,一个出现了大面积的改稻为桑,一个则是改麦为棉。

    两边都是上规模的农场加上初步形成产业的纺织工业(虽然是家庭工坊为主,但是织户的竞争力比起男耕女织还是强了许多),还有高水平的印染业,完全压倒了农村的土布生产。

    所以大宋各地农妇们生产的土布土绢,只能自家使用或低价贩卖,农家收入大受影响。自然无法承担收钱为主的夏税了。

    “东南诸商市自是该加税的!”纪忆笑着,“但也不能竭泽而渔啊!因为东南的税咱们可以加,可周国的税呢?咱们的商税要收多了,商人都跑去周国,朝廷该找谁去收钱?”

    又把周国抬出来了……

    “要不就加东南的田税吧!”童贯插话道,“不是说东南有几百万亩改稻为桑吗?桑田收入可比稻田高,田税也该多收一点。”

    宋朝的田税本来就和所种植的农作物挂钩,桑田的收入是稻田的几倍,当然得多加税了。

    但是……童贯是个市民出身的宦官,不大知道东南乡村的情况。

    纪忆只是笑了笑:“呵呵……”

    其余的几个宰执枢臣都不言语。最后还是蔡京摇摇头:“还是算了吧……改稻为桑的都是大户,寻常小农谁敢不种粮食?百种粮食,饿死了怎么办?朝廷若是给东南加赋,只怕最后多缴税的还是寻常小农啊!”

    这事儿根本不可能!朝廷一提出来,下面的言官谏臣就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