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_第1308章 维新变法裱糊 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8章 维新变法裱糊 七 (第2/5页)

铸佛像,造成铜价高昂。

    二是铜钱的铜含量高低不一,朝廷一会铸劣币,一会儿又脑抽铸造良币。劣币自然不会拿去炼铜(比如四川铁钱就不可能炼铜),但是劣币太多又拉低了良币作为通货的价值。

    铜钱因为价值很低,在流通过程中,通常不会仔细检验含量。一文钱、两文钱的交易怎么可能验了又验?所以劣币在流通中的价值和良币差别不大。

    相比之下,“一两银”和“一钱银”因为价值较高,在流通过程中必然会被严格检验。所以“伪币”、“劣币”的流通空间就小了许多,就不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了。

    而含铜量十足的良币,作为通货的价值比不上作为材料的价值,被大量销毁也是正常的。

    其实大周国的各家银行都有毁钱炼铜的业务,质量上乘的铜钱到了它们手里,都会被熔铸成铜材的,这完全是合法的生意。

    毁钱炼铜是市场经济决定的,根本不可能禁止,也没有必要去禁止。

    但是在毁钱炼铜有利可图的情况再去铸造高纯度的铜钱,就有点脑残了。大周银行的高层都是精通商业和钱业的专家,没有谁是脑残的。

    所以大宋jianian相纪忆要费劲力气去推行的“统一铸造劣币”的政策,在大周这边是天经地义的。

    “元首,”沐公阳回答道,“这种‘大周通宝’含铜五成,含铅也是五成。价值和宋国铸造的白钱差不多,和一两银的兑换价格可以维持在1700文上下。”

    “能铸造多少?”武好古问,“咱们的铜材可够用?现在陆海军铸炮的需求很大啊!”

    “够,足够了。”刚刚转任天津银行大掌柜的潘兴业今天是和沐公阳一块儿来的,听到武好古的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