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_第1258章 货币战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58章 货币战争 (第4/5页)

好古割据燕地前就开始制定了。当时的计划是由天津银行、京东银行联手铸造“一两”币。

    一两币重一两,用银同合铸而成,其中白银占85%,铜占15%。和白银的兑是一枚一两币换一两白银。和铜钱的兑价,则是一枚一两币兑换1540文,也就是不足陌的两缗。

    也就是说,一两币的铸币税就是百分之十(铸造过程中有损耗和人工),对于银行而言是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能把市面上能够搜集到的白银都铸成一两银币,上千万的收入也能有了。对于私铸而言,却没有什么利益。至少“真银私铸”是不行的。

    不过武好古推出一两币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取铸币税——真的要铸造上亿枚银币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多半要忙活上十年。所以每年可以获取的利益也不是很多。

    武好古推银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银行券”的发行提供一个“锚”。

    所谓的银行券,则是私交子的进化版。也就是由银行发行的可兑换纸币,或者也可以看成一种可流通,可兑换的无息债券。

    这种纸币和后世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不一样的,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没有中央银行背书,全靠商业银行自己的信誉做担保。

    当然了,在中世纪是不会有多少人用真金白银去换银行券的,无论发行方是谁。因为金银是良币,银行券是劣币,只有劣币驱逐良币,少有良币主动兑换成劣币。至少在驱逐完成之前,这样的情况不会大面积发生。

    但是银行券还是能够大行其道,因为这种可兑换可流通的票据,拥有放大基础货币和降低市场利率的作用。

    金银作为基础货币,数量是很少的。如果没有银行券去放大,那么市场必然是不断紧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