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 (第4/5页)
是会考第一日,天下英才齐聚东京,供我选拔,不值得欣喜吗?”刘承祐反问。 对此,大周自然点头表示赞同:“自然是喜事,天下英豪,自当尽入官家彀中!” 刘承祐笑了,打量着他的淑妃,说道:“依我看,我的淑妃,去参加考试,也能高中及第!” “官家说笑了!妾岂有这等本事?”周娘子赶忙道。 刘承祐当然是说笑,诗词、文章、典籍、书画、音律等,周娘子或许擅长,但真去考试,可不会那么容易。当然,明经科或许会有几分希望,但那基本是同一干学术有成的文人去争,难度同样不小。 如今的大汉科举,大抵是历来对纯粹的读书人最不友好的了,若见识浅薄,肚里没有干货,想要中举,还真不容易。 因此,近两年来,不论庙堂还是江湖,对朝廷的用人政策,多有非议,说朝廷不重视德行,使得官吏之中,多充斥小人,不遵礼守德,唯看利益,实非大治之世。 这样的声音,虽然还谈不上对朝廷(实际上是对皇帝)用人制度的抨击,但不满的情绪,总归是在酝酿累积的。然而,反对无用,科举新制实行这么些年了,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且还在不断改善,尽量协调周全各种情况。 若说压制了学术的发展,那也不尽然,大汉的官学之中,并不少文学大家,三馆、国子监也汇聚着不少博学鸿儒。大汉的文化,已经逐渐迈向繁荣,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声音自然被刘承祐忽略了。 在刘承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