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2章 当年善政 (第2/5页)
述,但日理百务乃至数百事,却是一点不夸张。 半个时辰的时间,前后已经有五人前来禀报,赵普也批示了八件国事,从河西的马政到榆林的党项问题,从西南的茶马贸易到东南的秋税,包括辽东驻军的粮饷军需供应他都要过问。 不过,与在西京相比,到了东京,这工作强度显然是大幅度降低的,并且,随驾东巡,最要紧的公务,还得是中原灾害的问题,大部分的事务还是围绕着抗灾善后展开。 “来人!” “将此文发往番禺!”赵普将手中一道制令交付。 此道制令,乃是赵普对两广地区采珠弊病的批示。南粤时,刘鋹穷奢极欲,所居楼栋,皆以玳瑁珠翠装饰,为了满足私欲,刘鋹还专门命人组织了一支“专业”采珠人。 所谓的专业,乃是也采珠人的血泪,满足统治者恶欲,岭南采珠者,必系石于足,腰絙绳索,入水深数百尺的海中采集,每年因为采珠溺死者不计其数,个中危险残酷,实在骇人听闻。 当贵人们享受着那些美轮美奂的宝珠珍奇之时,少有人去关注那背后究竟埋葬了多少冤魂怨灵。 潘美平南之后,察其事,就曾上表,尽陈采珠危苦之状。结果自然得到了朝廷的积极回应,南粤的诸多恶政之中,采珠之政或许不那么被关注,但俨然是饱受其苦的采珠人深恶痛绝的事情,自然不加考虑地废除,甚至明文规定,禁民以采珠为业。 在当时确实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时隔多年,就仿佛过了一个轮回,回到当初的起点,一切似乎没有改变过。 这两年,两广地区的采珠业又兴起了,只是,这一回,不是官方牵头下场,没有昏君暴政作为谩骂攻击、发泄怨气的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