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 (第2/5页)
陛下,经臣等商讨,一致认为,高丽王已然低头臣服,千里诚意求和,可以允之,以止两国兵戈,重修旧好,亦可示海内外以陛下之宽仁......” “好了!”刘皇帝当即摆摆手:“这些官样文章就不必做了,说点实际的!” 刘皇帝要听实际的,赵普也就将更实际的话讲来:“陛下,恕臣直言,自大汉开国以来,高丽便始终与大汉交好,两国之间,一衣带水,渊源深厚。 近些年,两国之间,虽然龃龉不断,但至交兵,实属意外。哪怕如今,高丽国中,亲近大汉者,仍不在少数。 陛下当初,也曾大力扶持高丽,所欲不过揽为臂助,共同对付辽国,只是事与愿违,反生争端,却也可惜。高丽之变,其祸首在其王王昭,妄自尊大,今高丽国已受教训,王昭亦幡然悔悟,遣使修和,止戈罢战,重归于好,对两国而言,都有益处! 另外,自开宝年来,朝廷四面出击,屡兴征伐,至去岁北伐,几近极限,国力耗损巨大,财政近乎枯竭。 陛下深知其患,已然改弦易辙,推陈新政,以养国民,大汉也确实需要收缩战线,消除外争,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使团已赴西域,寻求和解,既然陛下愿与那黑汗国之间谋求和平,又何妨与高丽一个机会......” 显然,赵普这番话,什么历史渊源,两国百姓,都不是考虑的重点,最重要的,还在于大汉自身的状况。这一点,作为执掌中枢的赵普,同样心知肚明,有十分透彻的见解。 刘皇帝闻之,则想了想,道:“朕可听闻了,东海水师,在高丽所获匪浅啊,也给朝廷,增加了不少额外收入吧!” “陛下恕臣直言!杯水车薪!”赵普也把话说开了,平静地答道:“水军出动,各项开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