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章 不惜代价 (第2/4页)
,再由中枢分配。 不过,这种做法,显然是过犹不及的,造成了明显的浪费。在国家财政趋于良好后,刘皇帝也就接受了下面的建议,每岁两税,地方上留道两成以作日常运转,没有任何例外。上输的财税,则由朝廷统一调度使用。 川蜀作为大汉的财税重地,每岁转运的钱粮,也是十分庞大的,但因为地理的限制,转运成本也十分高昂。 此番南征,朝廷这边也专门调度粮械,拨发钱款,支持进兵。如今正逢战事,川蜀尤其是剑南更是大军征讨的后方基地,九、十月份又是秋税收缴的日期,倘若按照以往的规矩,确实会造成不小的浪费,甚至影响到前线战事。 倘若能够截留使用,就近调拨,也确实会方便许多,能够减少其中的大量周转靡费,效率上的提升也不是一星半点。 看得见其中的好处,但刘皇帝有所顾虑的,也正是坏了规矩。此番,能够因为军事而让步,那今后呢,地方是否可以拿各种“必要”的理由,来做同样的请求,想得多点,今后地方财税留道、留州,是否该继续增了,毕竟也是节省行政成本、减少无谓损耗的办法...... 不得不说,刘皇帝的思想似乎也越发偏顽固守旧了,对他这么多年建立起来的大汉管理体系制度,已完全不想去破坏它,反之,要坚决地维护。 不过,在军事战争这等要命的大事前,似乎也该宜从权变,打破一定的成规,也是应该的。 “如今西南,一共征召了多少民力?”考虑了一阵,刘皇帝问。 “根据剑南道上报,前后发十五州丁壮,除了随军作战者外,仍有十三万之多!”赵普说。 “这么多人了啊!”刘皇帝略微感慨了句。 这点人,对比起北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