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5章 难以乐观 (第2/4页)
雄厚的实力,善于攻坚的能力,怎能受阻于区区锦州。一个锦州城,就这么难打,那打辽阳,收复整个辽东,乃至海东地区,又要费多大的劲。 于是,政事堂收到关于辽东战事的奏疏便多了,很多甚至直接呈到垂拱殿御案,这其中,不只有文臣,还有一些将领。 对于赵匡胤的非议,也就开始多了起来,当然,也只有针对赵匡胤,可没人敢把矛头指向作为主帅的太子殿下。 临阵换帅的建议不敢提,但是让刘皇帝下诏,催促鞭策赵匡胤,给行营施加压力,类似的奏疏,倒是不少。 对于朝中的议论,刘皇帝是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自然是没有怎么作理会。乱军之举,以刘皇帝的眼光与器量,自然不会去做。 刘皇帝自己也有些认识,很多人都只看到了大汉的情况,却忽视了辽国,忽视辽东的实际情况。辽国发展了这么多年,与大汉的交流也不曾少,人家也是在进步的。 因此,些许挫折,不足为道,这点耐心,刘皇帝还是有的,过去打仗,半年起步,自秋及春,也不是没有过。 而根据枢密院那边的推演,东西两线,只要一边取得突破,那东路军兵进辽阳,就基本不会遇到太大的阻碍了。而没有地理上易守难攻的优势,辽阳虽然是辽东京,但未必比锦州更难攻克。 不过,虽然刘皇帝能够放宽心,守静心,受阻于锦州城下的现实问题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需要去解决。 现如今才夏中,还有足够的时间,但如果拖得再久些呢?倘若拖到入秋,加上进军之耗,还有多少时间用来打辽阳,收辽东?若是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