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 (第3/4页)
采取收买、招抚政策,如此,既可快速结束战事,也可用以战后制衡西南的那些部族。 荣公以为如何?” 闻此,赵匡胤略加思考,即眉开眼笑,应道:“倘若如此,大理确可速下!甚至,对于逃跑的段氏,朝廷同样可加以笼络,善待其族人,亦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争结束之后,朝廷如欲实现西南安治,也离不开这些当地的氏族、部族的支持,推行土司制度也是必然之事,因此,许以官爵利益,是条可行之法!” 刘旸只是点点头,却没更多的反应了。见状,赵匡胤问道:“殿下是否有其他疑虑?” 刘旸抬指,说道:“大理部族林立,相互倾轧,不足为虑,授以土官土职,足可招抚之。只是段氏以及那些大族,他们在西南经营多年,盘根错节,底蕴深厚,如若太过放纵,或可得一时之安,难保长久之后,不为朝廷之患?” 听其言,赵匡胤稍微皱了皱眉,对其疑虑,心中实则有些不以为然,毕竟西南本非中夏根本之地,又地处僻远,交通不便,想要彻底收治,也没那么容易。纵然没有那些大氏族,刘旸的疑虑同样会发生。 不过,心中这般想,赵匡胤嘴上,还是说道:“殿下所虑甚是!那便颁令西南行营,对那些大族,予以削弱,哪怕将之尽数迁离故地,也不为不妥。” “还是先看看后续战况吧!”刘旸叹道。 谈完此事,赵匡胤看了看刘旸,面上稍显刻意地做出些表情。见状,刘旸问:“荣公何以欲言又止?” 赵匡胤顺着滑头便往下说:“殿下,韩常两家子弟于昨日惹出的事端,不知您是否听闻?” 迎着其目光,刘旸心中了然,饮了口茶,道:“此事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