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三章. 坏消息是怎么造出来的 (第2/5页)
团要是破产,转眼又是一次大下岗,那要花多少社会资源才能度过这种危机?” 这话当然不尽不实,当年真下岗的的确只有十万人左右,问题是九十年代城市人口也没这么多,十多万人站的人口比例比现在大很多。而且那都是国企职工,人到中年,没积蓄又没本事,在国企安逸惯了,忽然下岗没地方去,当然要闹事。政府那时候也没钱,可不得不加以救济,所以看起来代价巨大。 现在情况完全不同,城区人口多了一倍不止,神弓集团虽然大,那也是私企,政府对私企雇员根本没有任何承诺,他们要闹事也不会对着政府闹,反而会要求政府主持公道,帮他们把拖欠的工资补偿金拿回来。 再说神弓集团的雇员大多数是年轻人,大部分还不是本地的,千里迢迢跑来,只是为了找一份比家乡工资高的工作养家糊口而已。他们早就习惯了到处打工,神弓集团破产了,换一个厂子就是。省城一时找不到工作,那去就去北上广,全华夏这么多工厂,去哪里不行? 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做新闻的从来都不怕事情大,只怕事情不够大。许多人已经拟好了标题,‘大下岗再临,省城不可承受之重’,‘神弓集团破产在即,十万人下岗大潮’等等,不过这些标题的确够劲爆,可是能不能上,还得看黄文斌够不够强,料够不够多,要不然张利国报复起来,那可有的受了。 手臂林立,大家争先恐后的发问,黄文斌点了另外一个暗桩,问的问题当然也是打击关心的,“神弓集团从几个人的小厂一直走到今天,历经无数风浪,就算有一点眼前困难,可是底蕴深厚,人才众多,又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