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5章 释俘 (第5/6页)
“看看这煤炭。” “样式倒古怪。” “蜂窝煤,你去临安之前还未制出来天冷了啊,没点东西取暖,人该受冻了,尤其是老道这般老迈。” 郝修阳也有感慨,拿了毯子披在身上,倚在火炉边,有许多话想谈,一时又不知如何谈起。 “刘黑马、关中、煤炭李节帅这人,心里事多如何言之呢?便谈这取暖吧,汉代以来虽有煤炭,终是少,百姓入冬须伐木取暖。 关中之地,山林渐减,祖宗时严禁伐桑,四十二尺为一计,三计以上,死罪。大宋承平年间,每逢入冬,三司出炭数十万减半价以济贫民” 话到这里,郝修阳指了指火炉里的蜂窝煤。 “小物件,做出来不难李节帅往临安前,给了老道这厚厚一摞文稿,有些难造,如这般好造之物也多。难的,是要如何给每家每户用上。 老道花费两月光景,在华蓥山勘到有煤,然如何?田地需人种、水利需人修、道路需人开、铁石需人采、采回来需人制样样需人,而人,得吃饱饭,先得种上田。蜀地只这些人口,而老道手底下又有几人? 其中难处,远不止这些。 入冬取暖,仅有这煤炭,不足矣,还须有衣裳,葛、麻、蚕丝不足保暖,李节帅言须在川蜀广种棉花,所谓‘径从南浦携书笈,吉贝裳衣皂帽帷’,吉贝裳衣,他称‘棉衣’,早已有之,推行却难。 派人往南边寻了吉贝种子,四个月光景归来,倒是有了种子,待来年春耕,也不知几家又愿将土地改种棉花? 老道手里这一摊子事,利于民,必是利于民啊。早日开始做了,明岁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