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_科举出仕(士) 第2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科举出仕(士) 第24节 (第7/7页)

的上百名考生,院试榜上只有二十四人,人数少了不少,自然公示栏上张贴的答卷也跟着减少。张贴的答卷不再密密麻麻的,就更利于围观者诵读观摩。

    而张贴在最上面的黎池的考卷,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正试三场:帖经、墨义和策问,三张答卷,对应着三个满百分。覆试两场,一文一诗,两张答卷,分别为玖拾玖分、壹佰分。

    黎池的答卷,卷面和字体一如既往的整洁和漂亮,帖经、墨义答卷找不出任何一处作答不妥帖的地方。

    正试和覆试共两篇策问,逻辑严密、落字有声,用经、用典、用史,都用得恰到好处!甚至覆试场的策问被减去了一分,在场许多考生都不知这一分减在何处。

    尤其是那篇《望月怀古》诗……

    在满榜的五言或七言的格律诗中,黎池的这篇长诗尤其醒目。

    “……堪为史诗。” 钟离书沉默半晌后,才幽幽一叹。

    在场的考生就如钟离书一样,只知这诗好,至于好在何处,却是无从评论。只觉得以他们的才识,竟找不出切入点去评论,若是评论有欠缺或谬误,都是对这首诗、以及对黎池的冒犯。

    黎池也是没有想到,还真的只有他一人选择写长篇古体诗。

    加之大多数考生都还年轻,对史书如《资治通史》等书籍几乎没有涉猎,才会觉得他能写出这样的长诗很厉害。

    若是真正的史学大家和诗人来看,他这首诗也许确实尚算不错,尤其是字数格外可观,但还不至于好到无从评论。

    欠缺之处肯定是有的,或许还不止一处,但考虑到他的年龄,再评判这篇诗时,或许会稍微宽容些。

    如此,就貌似黎池这篇诗格外卓越。然而,不过是对他优待之后的结果罢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