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钢铁大亨_501、杨凡的电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01、杨凡的电锯 (第2/5页)

遍偏大。西班牙重型火绳枪都在25mm左右呢。大明的鸟铳也在15到20之间。

    因为小口径的枪管制造难度太大。

    杨凡也只能立足于现有的技术,来均衡性能和性价比。10以内的口径,以后在逐步发展。

    毕竟子弹越小,士兵的携带量越大,战场上子弹充足,这绝对是好事。

    这么大的枪弹,还是全金属外壳,重量就会非常大。

    一个弹匣的自重,再加上五十发子弹的重量,可绝对不轻。再大再重,士兵两只胳膊装填,可真是费劲了。

    况且机枪射速大,需要不停的换弹夹。弹药手会非常的劳累。

    现在的编制下,伍长兼任射手,四个手下负责换弹匣,才能勉强供应的上。

    因为加特林机枪发射时,旋转枪管射击。一个枪管装弹,一个枪管发射,一个枪管退壳。射速很快,一个弹匣,须臾就会打空。

    因为往复循环,旋转着射击,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冷却。

    况且,杨凡的子弹底火不合格。只有一半的发火率,导致射速下降一半,每分钟只有一百发左右。

    综合起来,这个射速下的样子,就不会怕枪管发热,风冷就足够冷却。

    只要子弹够用,就可以长时间的持续射击。

    加特林机枪比轻机枪好的地方就是,不用频繁更换枪管。

    可以一次性打个痛快。

    “加特林机枪,开火!”随着一声令下。

    各个高台上的伍长们,立刻一只手把持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