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钢铁大亨_456、蒸汽船队成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56、蒸汽船队成立 (第3/5页)

产线,都是二愣子收废品收来的。

    现代好多小钢厂都关停了。这种按照报废处理的设备有的是,就是把这些设备改为用水力驱动费些力气罢了。

    这些宽幅仅仅三米的小轧板机器,需要的动力不算大。

    杨凡从北塘船厂调来了大批技师和工人,改装这三十条漕船。

    主要是在船的两舷和顶部安装钢架,覆盖瓦楞钢板。没有焊接,但是热铆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这个活,铆接就可以。

    热铆技术虽然简单,但是非常靠谱,一直到二战前才被电焊技术彻底淘汰,一战的军舰基本都是铆接的。用了几百年呢。

    每一条船,尾部安装两台改进后的纽科门式蒸汽机和明轮。经过改进设计,纽科门式蒸汽机2.0版本,大大减轻了重量,提供了功率,现在装两台就够了。

    陈志坚坚持给这些漕船的中部,安装一座桅杆和一副中式硬帆,两舷安装了一些摇橹。中式硬帆利用不同方向的风效率高。这些都是给蒸汽机做的保险和备份措施。

    他的理由是,这些蒸汽机的可靠性不佳。战斗时要是熄火了,会出大事的。而且,这些船机动起来非常的笨拙,cao纵性极差。

    如果有一定数量的摇橹,可以方便调整方向和掉头、拐弯等。

    就算蒸汽机坏了,而且没有合适的风向,船帆也不起作用,至少可以摇橹保持最低程度的运行。紧急情况可以脱离战场,不至于抛锚了,然后原地被动挨打。

    经过计算,这样下来,安装蒸汽机和明轮,安装瓦楞钢板装甲,安装桅杆和一面中式硬帆。

    再加上摇橹,还有人员和武器的重量,一条船的载重量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