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59、不得人心的人头税 (第2/4页)
镇,码头、渡口等都出现了从遵化来的流动饮食售卖点。 现在估计有几千个家庭因为这些受惠。 “老爷,现在北直隶因为庄稼绝产,流民又起来了。唉,这个世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小娘皮皱着眉头苦恼的说道。 本来去年经过杨凡的努力,把流民都吸收的差不多了。就是最差的,也在遵化和迁西的铁矿中,找到了足够湖口的工作。 可今年的灾情,又造成了大量的灾民。农民的负担太重了,负担最重的就是拥有土地的小自耕农。 他们一家接着一家的破产逃亡。本来杨凡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破产的都是有土地的自耕农,而不是没有土地的佃农呢。 杨凡新城的家里,看大门的叫胡斌。他家里本来有十亩地,养活十口人,虽然紧巴巴的,但还能过活。 可是官府的赋税太重了。他根本负担不起。表面上看,大明朝的田赋很低。 明朝田赋的基础是从唐朝的两税法传承下来的两税制。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 按照朱元章定下的祖制,除了江南地区之外,全国其他地方农民的税负并不算重,大部分税率是预估总收成的5%至10%。wap. 但事实不是这样子的。徭役无休无止,不停的分派农民给官府干各种活计,没完没了。 这些都是无偿劳动,如果你受不了就要花钱免役。这等于变相收税。而且田赋收入只占大明农业税收的百分之十不到,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人头税。 也就算赋和口赋。历朝历代都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