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钢铁大亨_478、瑞士长戟列楔形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78、瑞士长戟列楔形阵 (第3/4页)

的铠甲数额急剧下跌,比例还不到先人的十分之一。

    17世纪初草原的兵器买卖行情,是一全套铠甲可以换取牲畜九十头。

    这是什么概念,仅仅是一副铠甲,就能换到一个蒙古中产之家的半数家底。

    卫拉特联盟(漠西蒙古瓦剌人,准噶尔蒙古人)规定,每40户人家,每年要集资打造两幅铠甲。

    整个卫拉特联盟,数万户蒙古人,花费几年时间咬牙攒装备,也只能勉强凑够一万副铠甲。

    八旗军的装备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蒙古人。

    根据《大清会典》的记录,在入关前八旗军的铠甲总数是四万多副。

    比卫拉特联盟多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林丹汗打不过八旗的原因。八旗兵的实际兵力也就五到六万人。披甲率是极高的。

    但是,和历史上的唐朝和吐蕃相比,八旗的盔甲不论质量,还是数量,全部是垃圾。

    实际上明末是一个比烂的时代。封建时期的巅峰就是大唐那个时期。

    吐蕃的盔甲质量极好,大量出口到阿拉伯帝国。人

    吐蕃甲胄,人马皆覆盖锁子甲,只露出眼睛。不是强弓劲弩根本不能伤到分毫。

    而且数量庞大,《唐书》中记载吐蕃攻击大唐,一次出动十万重甲骑兵的记录比比皆是。

    韦皋在雅州大败吐蕃大军后,不但俘虏了吐蕃宰相论莽热,斩首吐蕃战士数万级。

    还缴获了吐蕃铠甲15万领,一次缴获的吐蕃铠甲数量就是八旗军铠甲总数的近四倍。

    不管从哪里看,明末这段历史都是华夏辉煌历史最后的落日余晖。从此之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