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希望的田野 (第5/7页)
翻印和刊发,以及培训和指导了众多农业技术骨干专家,农田轮作法开始在各地铺开。 从最早的两年轮作法,三年轮作法,到目前逐步稳定的四年轮作法,在汉洲各地农村开始大范围的推广。 在永兴县,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农人们用四年轮作法播种大麦(或者玉米)、小麦(或者稻米)、芜菁和三叶草(从荷兰引进),田地从不休耕。芜菁和三叶草都能增加土地地力,还能用作牛羊牲口的冬季饲料,牛羊粪便则可肥田。 这种农作制度,加速了土地利 用的周转,提高了农民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日益扩大的对农产品的需求。 土地的改良方式还包括改善排水条件和施用石灰、白垩土和泥灰。通过在沙质土壤里施用泥灰,汉洲部分地区的农户,在十五年时间内将他从种粮中得到的收入增加了4倍。 可以说,齐国的农业耕作技术不仅远超欧洲数十至上百年,就是相较于大明农业巅峰期,也不逞多让。若是加上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各类先进的农机具器械,那更是能将其抛开远远的一段距离。 另一方面,已迈入工业化初级阶段的齐国,使得汉洲本土形成了建业、威海、云阳、大兴、南都、桂州等几座超过数万人的「大」城市。并且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每年移民人口的人为转移,城市人口正在缓慢的膨胀。…. 一些近郊的乡村地区开始出现专门为城市配套产出的农副产品。他们在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方面做足了文章,奶酪、鸡蛋、牛油等畜牧产品和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获得了极大的销量。 正是像建业这种城市对农副产品的「集中需求」,又带动了周边的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