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二四七章 贸易促进和公共财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七章 贸易促进和公共财政 (第3/7页)

性方案。

    当作为谈判代表的齐延辉向荷兰代表递交了一份结算体系的cao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后,原本抱着轻视态度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高级财务官卡尔劳·普鲁特顿时被惊到了。

    结算的定义,结算的制度,结算的实施细则,承兑货币的规定,结算的基本方式,信用结算和托收结算……林林总总,二十余张稿纸,均是一式两份,不同文本,摆在了荷兰人的桌案前,显然汉洲人为此提前做足了功课,也提出了有利于双方贸易往来的结算流程和细则,甚至有许多条陈,连荷兰人都未曾设想过。

    在协商谈判的第一天,东印度公司代表卡尔劳·普鲁特便不得不暂时中断谈判,表示需要与本方几位代表对这些文件进行认真研读和讨论,然后再据此进行下一步的协商。

    荷兰人,或者说是尼德兰人是17世纪欧洲最具进取心的商人。虽然他们确实是能干的农民和有技能的制造业工作者,但他们的成功并不来自农业和工业生产方面的优势。

    尼德兰人扮演着中间商的角色,他们贩买、贩卖和运输他人的商品。他们从亚洲购买大量的香料、茶叶、瓷器和生丝,从美洲购买白糖、烟草和皮货。他们还从欧洲北部购买更大批量的木材、粮食、牛群和铜,从欧洲南部购买羊毛、红酒、白银。然后利用他们充足的商船船队,将所有的货物运到阿姆斯特丹,以及其他尼德兰城镇,然后把它们卖给汇聚在那里的、来自欧洲各地的买家。

    作为中间商,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通过将进口的原材料变成商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尼德兰的商业资本开始迅速崛起和发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