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零五章 破势 (第3/8页)
大臣建议康熙放弃京师,直接退回关外。 但在关键时刻,我大清的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却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排除众议,整合人心,积极动员和抽调各地兵马,准备在广阔的北方平原地区,利用我大清据有的骑兵机动优势,歼灭来犯的明军,一举扭转目前危急的局势。 清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陆续从山西、关外、漠南抽调了一万余满蒙八旗骑兵,又在京师紧急动员了几乎所有的八旗骑兵,凑了四千余,尽数交于定远大将军舒穆禄·宜尔德统领。大军前出至霸州,在此地又陆续汇集了一万余驻防汉军八旗和绿营兵,随后便奔沧州而来。 清军的反击战术非常简单,即,效彷当年松锦之战的模式,先集中所有的骑兵部队,袭扰和截断明军的后勤补给,使突进至沧州的五万余明军不战而自乱,最后寻机将其歼灭。 明军在三个月时间里,从徐州一路攻至沧州,战线绵延一千里,甚至在他们攻占的江淮、山东等地区,仍有无数忠于我大清的官员和将领坚守城池。这就使得明军的后勤补给线,并不稳固。 尤其是明军在攻占德州和滨州后,仅休整了半个月,在等来了后续援军和大量补给后,便直接扑向河北重镇--沧州,俨然一副直捣京师的架势。不过,这样一来,明军身后便留下大片的空档,而且他们还深入地势平坦的河北腹地,这就给具有机动优势的八旗骑兵创造了反击的机会。 舒穆禄·宜尔德领兵至河间府后,并未立即救援被明军围攻的沧州,而是将手里的所有骑兵分成十余股,撒向明军的身后,袭击他们的后勤路线,截断明军的辎重补给。 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