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一二四章 发展中的教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四章 发展中的教育 (第1/8页)

    1670年12月2日,南都府(墨尔本市),兴安县(今澳洲莫宁顿市)。

    在这个时期,普遍意义上的国家,主要指的是基于主体民族所构建的、拥有共同文化认同的民族性国家。比如日本以和族为主体,法国以法兰西族为主体,俄罗斯以俄罗斯族为主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在这些主体民族基础上构建的国家,就是普遍意义上的民族性国家,这也是目前世界主流的国家构建模式。

    这种国家建构模式需要一个基本条件,即认同感。而认同感来自于时间,只有当一个或多个族群长时间在一片土地上生活,并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时,大家才会对这片土地形成认同感,并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

    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法国、抑或俄罗斯都非常强调历史文化的作用。

    民族性国家建构模式的弊端在于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少则几百年多则上千年,毕竟认同感不是一时半会能形成的,但好处也很明显,主体民族形成后,就成了这个国家坚实的基本盘,基本盘的存在能保证国家的下限,哪怕在某个时期输得很惨,只要主体民族犹在,就能投币再来。

    比如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曾数度遭到异族入侵,不说五胡乱华期间,汉人贱如狗的悲惨命运,就是在蒙元时期,华夏全境沦亡,在这种黑暗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仍旧在短暂蛰伏后,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掀翻了蒙元鞑虏的统治,建立大明王朝,重新屹立于东方世界。

    如果有得选,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会选择这种构建模式,只要有了主体民族这个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