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一七章 海安 (第4/7页)
中的贵人和八旗妇孺陆续转移至宣化府,以备不时之需。 但从整体局势来看,我大清败亡,继而退出关内,似乎已无可挽回。 ----------------- 1月18日,爪哇岛,海安(今印尼泗水市)。 两艘移民船停靠在岸边,一队队形如枯藁移民踉踉跄跄地登上码头,互相搀扶着,在数十名移民官员和乡兵的指引下,朝远处的临时营地走去。 这些难民均来自大陆北方清虏的控制区,一个个面黄肌瘦,身体状况极差,而且又经过了一番长途海上运输,神情更加委顿,仅凭着内心一股求生的欲望,勉强支撑到现在。 在难民行经的路上,设置了两座粥棚,每个难民在路过时,会盛满一碗,让所有人得以恢复一丝气力。 海安堡及周边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是齐国于1657年从马打兰素丹王国手里租借而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附近最为繁盛的海港城市,几乎垄断和控制着马打兰王国东部地区的所有进出口贸易。 海安地区在行政隶属上,归广宁总管区管辖,人口规模四千余人,建有移民定居点十余处,并且陆军还在此地驻扎了一个连的兵力,俨然是将该地区当做自家领地一般。 在长长的移民队伍两侧,除了维持秩序的乡兵和当地民政官员外,还有不少前来看热闹的民众和孩童。 “爹,我饿。我也想要吃……” 一个手拿馒头的当地男童好奇地望着不断走过的难民队伍,嘴里还塞得鼓鼓的,一时间竟忘了吞咽,一条灰色的小狗抬着头,眼睛盯着着小主人手里的馒头,不停的摇动尾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