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乡村 (第2/7页)
地的人不得不隔几分钟就停下来,用棍子清除犁上的泥土和杂草。效率远不及中国的传统耕犁。 至于播种工具,传自汉代的三脚耧至今仍旧是这个时期最为先进的条播机具。它完美地将开沟、下种、覆盖、压实四道工序接连完成,而且既省时又省力。要知道,直到17世纪末期,欧洲播种时采用的方法只有撒播。并且,长期以来,撒播都是欧洲农民播种的唯一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非常浪费种子。这使得耕地里,凹陷的地方种子可能多出十多倍,高出的地方可能很少或没有种子。这种不均匀状态使有效种子数量减少,因为五十粒种子挤在一起的空间还不如一粒种子的产量多。过于紧密的地方,植株是完全不能获得足够的养料。 随着齐国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为了解决国内人力不足的缺点,本土的几家农机具生产厂从十几年前,便开始不遗余力地研究和改善农用机械的生产效率。 工厂里的大匠们根据《农政全书》和《农书》里对农器和机械部分所描述,以及大量的图形和说明,不仅完整地复制和生产出大量的农机器具,而且,还对犁、耧车和中耕机等各种农具进行改造提升,使其能更有效率地为农人所用。 在石门村东侧的一大片田地里,李成胜牵着缰绳,小心地控制着身后的马匹,以便使马拉条播机行进的速度更为匀速,而他的父亲李德田则跟在条播机后面,仔细地查看小麦播种的情况。 这架条播机和马匹都是从乡里的农业扶保站里租用的,每天需要花费八角钱,并且还要承担租期内马匹喂养的费用。 条播机经过调节,可以播种绝大多数的不同大小的种子。一些带有特殊装置的条播机甚至还可以播撒粪肥与人工肥料。两个人加上一匹马,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