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三五章 朝鲜的北伐建议 (第5/7页)
鲜就为了所谓的春秋大义,为了恢复中华,就毅然决然地要反清?问题是,我们大明朝廷为了报复你们背藩叛明,协助建奴攻我关内外,几乎是年年都派军队在你们朝鲜沿海地区“练兵”,并顺带“打打秋风”。 在这种情形下,你们朝鲜王国不是应该联合建奴,攻击我大明朝廷吗? 你们朝鲜君臣怎么会做出“联明击奴”的决定? 你们朝鲜确定不是在对我大明使什么诡诈之计,假意联合,然后背地里捅刀子? 其实,朝鲜在丁卯胡乱(1627年后金阿敏攻朝鲜)和“丙子胡乱”(1636年皇太极亲征朝鲜)之后,虽然表面上对满清极为恭顺,输岁币,献贡物,压人质,甚至还派出数千鸟枪兵随同清军攻略关内。但实际上,朝鲜上下无不对满清充满愤恨和鄙视,对受制于满清,屈身于蛮夷,视为奇耻大辱。 朝鲜虽然公家文书使用清朝年号,但在特定场合(如祭祀、墓碑及与明朝相关场合)却依旧在使用“崇祯后纪元”。 仁祖李倧1649年死后,之后的朝鲜孝宗李淏继位,其内心深处强烈的尊明意识与投降于清的耻辱感相结合,导致了朝鲜国内“北伐论”的产生。 李淏继任朝鲜国王时,接受弘文馆应教赵赟之建议,不在仁祖玉册、志石中写入清朝年号,首次传递出反清的信号。 随后,李淏在对清关系上开始进行调整。仁祖末年,金自点为首的亲清派洛党专权,强制要求所有场合使用清朝年号。李淏继位后,便将这个规定立时废除。另一方面,他开始酝酿“北伐论”,计划配合中原反清势力,武力推翻清朝,恢复明朝,并一雪丁丑下城之耻(1637年,即丁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