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国债 (第3/7页)
,没有比俺们这些登州老人更为用心的了。这份授权草案,你等以为齐王没有点头,谁敢做出?说不定,这其中某些附加追授的特权,还是齐王亲自厘定出来的。以后呀,经略印度就要以俺们印度商社为先锋,做政府不能做的事情,先蹚出一条路出来,为我齐国日后谋取一个巨大无比的殖民地区和无穷的市场空间。” --------------------- 就在一帮印度商社掌柜们为即将获得一系列更为自主贸易政策和更优惠的特权,而欢欣鼓舞之时,汉明阁(内阁政府所在地)中的一间殿堂中,内阁首辅张文琪、次辅齐远山(兼对外通商部尚书)、次辅毕正行(兼文教部尚书)、户部尚书孙维建、工商部尚书栾金兴、民政部尚书曹炬等齐国重臣,正在为日益严峻的财政问题而愁眉不展。 “汉洲大钱庄已明确表示,不能再以向政府借款的名义,额外铸造更多的货币了。”户部尚书孙维建苦笑着说道:“他们认为,汉洲本土投放的货币已然很多了,若是再增加铸币,势必会造成国内市场物价的全面上涨,最终受损的将是国内普通民众。另外,物价的全面上涨,也会影响到我齐国工业生产环节,抬高商品的出口价格,尤其是棉纺织品,受影响会更大。” “可是,这个财政年度尚未过半,政府预算投入就已超过六成,若无额外的财政来源,怕是政府撑不到年底。”首辅张文琪皱着眉头说道:“总不至于,年初的各项政府规划就此搁置?要知道,七月,太子大婚,虽然是王室出了大头,但我们内阁政府总不至于一点都不出钱吧。另外,规划中的建(建业)新(新淮安)铁路还要陆续上马,这更是一笔巨额的投入。” “要不然,将滞留在建业府、宣化(今帝汶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