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三十八章 清虏细作汉洲见闻录(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清虏细作汉洲见闻录(二) (第3/8页)

区的补给点。

    如今,该地区人口已有两千三百余人,分布在沿海一片平原地带。因为这里土地并不是很肥沃,除了少量种植玉米、土豆、红薯以及蔬菜、瓜果外,大部分居民以放牧牛羊为主。当然,因为位于海边,丰富的鱼获资源,也是该地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此地建有一家小型的鱼类罐头厂。

    北口城的规模很小,方圆不到八百米,人口也仅五百人,城中只有零星几家旅店、餐馆,为过往的旅客提供必要的食宿需求。

    其实,在汉洲本土境内,像北口这般小城数量很多,都是一样的人口稀少,往往数百公里范围内,只有寥寥数个定居点。要想到那些人烟稠密的地方,也只能去建业府和东部几个沿海府县,可能会稍稍繁华热闹一点。毕竟这么一块巨大的陆地,只有区区一百二十多万人口,可不就是像撒胡椒面一样,只能在精华地带或者必要的航线,设置一些定居点,迁移来一些人口。

    虽然这处定居点人口很少,但令梁云安颇为嫉妒的是,此地的居民生活水准一点都不差。不说一天能吃上三顿饭--尽管饭食中大部分都是一些番薯、玉米之类的粗粮,掺和着少许大米或者面粉--而且还顿顿能吃饱。就是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也是整整齐齐,脸色红润,精神昂扬,根本没有我大清地界众多底层百姓那般普遍衣不蔽体、困顿待毙的模样。

    这里除了没有繁华热闹的喧嚣,精神层面上可能有些贫瘠外-—-话说,这个时期,吃饱肚子应该就是最大的精神享受——可以说衣食不愁,安居乐业,甚至人人兜里还有几个闲钱。因为此处作为汉洲东部地区往来建业府的关补给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