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21章 古玩行之祸 (第1/4页)
金大牙说得不错,赝品越少,说明越难仿造,真品模具越贵。 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真品模具很贵,且任家正好掌握了相应的造假手段。于是,正因为真品贵,赝品才多。 运气逆天的包大仁,碰上的正是这种情形。 他缴获的这只翡翠玉碗,大有来头。 翡翠,玉,是两种东西。 然而在这只小小的碗上,玉和翡翠,竟然划时代地融为一体,千古难寻。 它口径18.4厘米,诞生于玉器和翡翠最璀璨的大清乾隆时代。 据说,乾隆是一位爱好翡翠和玉器的发烧友。 清代,翡翠才刚刚成为华夏玉石收藏的主流,当时的翡翠工艺还不发达,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加工出这样青翠明净的碗本身就是奇迹。 何况,还把翡翠和玉融为一体。 难度几乎是史诗级的,工艺失传后,现代人已然无法做到。 因为男尊女卑的陋习,让古代很多极致的手艺传男不传女,女婿都不行。 这样的思维根深蒂固,外加能成为巨匠的,谁不固执? 谁没生儿子,谁倒霉,谁家的手艺便失传。 这就导致了时至今日,华夏有太多神奇技艺被历史长河吞噬,无影无踪。 这只通透精致的翡翠玉碗,碗口大,碗身薄,碗身飘满青绿色的花纹,花色均匀。尤其是整体无裂纹,不见翡翠与玉拼接的痕迹。 不难猜测,这样极致的美感,登峰造极的工艺,只有乾隆用得起。 这是一只备受乾隆喜爱的御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