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捡漏王_第1525章 斗蟋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5章 斗蟋蟀 (第3/4页)

行。恰好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

    谈起斗蟋蟀,玩家们总会提到儿时斗虫的经历,以及这项娱乐活动的悠久历史。华夏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厚东方色彩。

    它更是华夏特有的文化生活,亦可称之为华夏的艺术,主要发源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

    从经济角度来看,古代的这两个地带,比较富饶,百姓生活相对稳定。

    吃饱了,穿暖了,当然就要琢磨变着花样地玩了。

    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在两千五百年前,经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就有《蟋蟀》之篇。它已和钓鱼、养鸟、种花一样,深入人心。

    南宋,在斗蟋史上是著名的时代。此时斗蟋蟀已不限于京师,也不限于贵族。市民,乃至许多僧尼亦雅好此戏。

    《燕京岁时记》: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

    上等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购得,名虫必用青白色泥罐贮之。

    时至今日,这项活动与金钱挂上了钩。

    在许多地区,甚至有‘蟋蟀赌-场’,玩家们每场比赛下注三百块,而提供场地和保证竞赛公平的庄家,还要场场拿走百分之五的抽水钱。

    斗蟋玩家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合意的蟋蟀。

    专家说,头大、腿大、触须直,是善斗蟋蟀的特质。

    蟋蟀的食量很小,只吃少量米就够了。但一些斗蟀爱好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