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8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3/4页)
出作为君王的强悍。 却没想到安禄山在他身上看到了另一面: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悍然起兵。 他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本就有十几万兵马,又联合了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部,合计15万人马,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大唐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沿途州县望风瓦解,当地的县令或逃或降,几乎无人能抵挡叛军的脚步。 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李隆基似乎还不能相信,那个把头都要碰到地上的胖子,真的会起兵造反。 匆忙间,他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主要防守洛阳。 接着任命皇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然而因为府兵制的崩溃,大唐目前的军事布局属于“枝强干弱”,除去拱卫都城的兵马以外,拿不出多少兵马平乱。 临时拼凑、缺乏训练的军队,又怎么会是常年戍边的精锐大军之敌? 高仙芝与封常清先后失败,东都洛阳陷落。 李隆基对兵败返回的二人大为恼怒,一定要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 关键时刻,开国功勋、邢国公李密的后人,联合许多勋贵一起为二人求情。 为了避免丧失人心,李隆基勉强众人,先将二人贬官放还,待日后再做定夺。 接下来,李隆基听从建议,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二十万,镇守潼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