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经天纬地_第十七章:以攻为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以攻为守 (第3/5页)

亮的这个建议,其实与原本历史上的一件事,十分相似,那就是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其实,依我们现在看来,凭当时蜀汉国力,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可诸葛亮为什么要不断兴师北伐,屡败屡战呢?

    有人认为,诸葛亮太过固执,为了实现复兴汉室的大业,不惜穷兵黩武,透支民力,虽然初衷是好的,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甚至是造成蜀国最终灭亡的罪魁祸首!

    这种看法,就显得幼稚单纯了!蜀国之灭,绝非诸葛亮北伐之过,相反,正因为他和他的继承者们,不懈努力,才让蜀国延续了更长的时间!

    表面上看,北伐的目的是恢复中原,复兴大汉,可实际上诸葛亮有另外的用意,他明知不能成功,却一直坚持北伐,核心思想就是一个:以攻为守!

    在三国时代,蜀汉是最弱小的一国,偏居西南一隅,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国力孱弱!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一样: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绝非诸葛亮夸大其词,而是对形势的准确判断!蜀国若不主动进攻,而甘愿偏安一隅,那么曹魏必定会把目标,瞄准他们!虽说蜀道难,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若疲于防御,应付曹魏的轮番进攻,他们能坚持多久?

    相反,诸葛亮六次北伐,主动进攻,倒是把这样的局面反转过来了,是曹魏疲于防御,关中和陇西地区,被搅的不得安宁,他们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攻伐蜀国了!

    这就是诸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