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经天纬地_第十四章:血染溪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血染溪流 (第4/5页)

么夏侯尚没有遭遇伏兵呢?这事,还得多解释几句!

    山间谷地,可以埋设伏兵,此乃兵家常理,关键问题是伏兵究竟埋伏在何处呢?令士兵们爬上高高的悬崖埋伏?那纯属是疯了!

    且不论人爬上那近乎于垂直的悬崖,难度有多大,伏击的效果也不佳!士兵们从高达百丈的悬崖上往下射箭,等射到目标的时候,箭支恐怕早已失去动能,成自由落体运动了,还哪有杀伤力!

    不过,伏兵在悬崖上,倒可以抛落沉重的滚木礌石,这东西即便是呈自由落体运动,也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可关键是,光秃秃的悬崖之巅,上哪去弄滚木礌石?就地取材,现凿吗?还是从山底运上去?想想也知道,都不可能!

    如何选择伏击地点,是一门学问!最佳之处,当然是山谷两端,相对易于攀爬的低矮山坡,最好还有山间林地,可供隐蔽行踪。而斜谷的地形,十分特殊,两侧多为万仞高的悬崖峭壁,只有中段附近,有一块适合设置伏兵的缓坡林地区域!

    雷铜引兵,埋伏于斜谷中段,可吴兰所部退入斜谷后不久,还没等跑到伏击圈,就已经被夏侯尚领骑兵赶上,他自然没有遭遇伏击了!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夏侯尚和两千骑兵可以全身而退,因为撤退中的蜀军眼见快要被追上,竟突然回身列阵,挺起手中钩镰枪,与曹军骑兵展开了一场血光大战!

    夏侯尚误就误在,蜀军并非败退,而是因为主将吴兰负伤而主动撤退,战力尚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