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经济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总结 (第7/10页)
0 年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恶化,美元大量流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大大动摇。1971 年八 月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对进口加征10%的关税,即发生了所谓“尼克松冲击”。1971 年底十国财政部长在hsd开会,对各国通货进行了调整,其中日元对美元汇率从1 美元兑换360 日元调整到1 美元兑换30八 日元,但行情仍不稳定,又于1973 年2 月转为浮动汇率制,即各国通货的比价不再固定,而由市场机制来决定。 1973 年10 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将油价从每桶约2—3美元提高到4 美元、八 美元、12 美元,从而引发了所谓“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对石油消费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引起了通货膨胀、经常收支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对进口中东石油依赖很大、号称“油上楼阁”的rb经济的冲击更大。 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rb国内投机盛行,物价暴涨,甚至出现了家庭妇女抢购卫生纸的现象。为此,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金融紧缩政策,结果虽然控制了物价上涨,但却导致设备投资停滞,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雇用减少,失业增加。 rb政府于1975 年春解除了金融紧缩,又于1977 年底采用了财政刺激政策,同时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促使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由于出口持续扩大,填补了国内需求的减少,结果经济开始稳步回升,同时物价保持稳定,失业率趋于下降,经济增长率的上下摆动也不大。 为了克服石油危机,努力推行生产与经营合理化的民间企业功不可没。它们依靠市场原理,一方面大力节省资源能源,并实行“减量经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