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第3/4页)
车程、4小时的颠簸,就来到了位于某镇一偏远山区的仁义完小。与古色古香、热闹繁华的某古城相比,呈现在眼前的,则是破旧、冷清的另一番景象,仿佛相隔了几个时代。 一幢设施简陋的2层教学楼;一幢油漆脱落办公宿舍木楼;一个极其简易的学生食堂。不到2分钟的时间,学校的整体面貌便全览无遗。同时,学校除了一个三合土铺的篮球场外,别无其他体育设施。 在教学楼的墙上,用废弃包装纸拼成的“快乐一天”4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包装纸,是曾经来的捐助者留下痕迹,孩子们不忍丢弃,便加以利用,有的还把它制作成了机器人等玩具。”一位姓陈的老师介绍,学校目前有八名教师(其中:2名代课;6名支教,每年1换。),116名学生, 7个班级,涵盖了学前班到小学六年级。 因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孩子们上学,都要走上一段时间的山路。“最近大约要走2、30分钟,最远的要走5个多小时,不得不在学校吃饭住宿。” 可是,受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利的影响,村民们每日的主食只有洋芋。平日里城市孩子碰都不碰的大肥rou,在这里可是难得的美食。“我们仁义完小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餐0.2元,管饱,每天的饭菜就是白饭加土豆,如果到年底有结余,就用来买rou给孩子们补补,基本上一年才能吃上一次rou。”陈老师说。 用陈老师的话说,他们基本是天天吃土豆,餐餐吃土豆。对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来说,无疑营养一直跟不上。 随后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