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庆功宴 (第4/6页)
渐不如清华,那至少是我25岁之后的事情了。 我不觉得以我的本事,到25岁还需要靠学历来给我贴金。到时候,无论我是什么学校毕业的,那所学校都会在招生简章的第一句话就写上:本校著名校友:顾骜。清华不清华,已经是浮云了。” 这个星球上为什么会有金融? 这个星球上为什么会有利息? 不就是因为现在已经捏着的钱,比未来可能获得的钱要更值钱么。 名声也是一样的。 在顾骜还没有名的时候,给他第一桶名作敲门砖的,这才值钱。 等他都名爆天下,名声多得拉肚子都拉不完的时候,学历招牌还有个屁用。 哪怕顾骜不当外交官,但只要在整个八0年代,外交学院的招牌拿到社会上去,公认比清华牛;将来不管是去外经贸部门、进出口总公司还是自己下海,都比清华文凭更吃得开,就够了。 管他以后呢。 就像那些开了30年桑塔纳、挂了块老车牌的京城老炮,出去跟人酒局。 哪怕别人开了奔驰宝马,他只要一句“我习惯了,30年前就开这车”,别人就知道他的能量。 至于读了外交学院之后,将来能不能轻松辞职、离开体制下海,顾骜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诸位看官千万别觉得历史上的下海潮是90年代初爆发的,就说明离开体制就得等到那时候才容易办理。 潘石屹那票合伙人里,有几个八2~八4年就不要公务员身份下海了,不照样没人阻拦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