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章 (第4/7页)
,赵构刚刚下达了法律,完全不允许土地的私下卖卖,将土地买卖的一件事情典韦了非法事件! 同时,又对全天下的所有的田地,进行了登记造册以及检查,以求保证登记田亩的鱼鳞册不会出现丝毫的问题! 鱼鳞册这个东西其实是在明代出现的,是民间田地之总登记册,亦称丈量册。鱼鳞册的登记,以佃户姓名为主,业主姓名旁附,册内详载上中下则田亩数目,每顷田地之详细四界等项。为征收地丁钱粮所依据的册籍之一。 而这次想要让自己的寺庙拥有更多的度牒,那么各个寺庙就需要把自己寺庙所拥有的田地登记造册。 这些寺庙里面的高僧,根本就不相信这些鱼鳞册会对他们起什么作用? 因为他们这些寺庙,其实早就已经不在意那些田地了,他们早就有了更赚钱的生意,也就是高利贷! 高利贷起源很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有过记载了,最后一任周天子又贡献了一个债台高筑的成语,而门下有三千门客的孟尝君就是靠着放高利贷来供养门下那几千的门客的。 本来高利贷这种东西都是商人玩的,可是在寺庙出现以后就不一样了,寺庙自古以来都是不需要交税的,也不用上供,也不交公粮,同时,还不断地有人给钱给物。 而这些无成本的,持续的资金会让寺庙里面拥有巨大的现金存款,这就让和尚自然而然的开始把钱款进行借贷! 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佛教兴起的速度更加的迅速,僧尼的数量也在不停的提升,在北周时期,天下的佛寺拥有四万多处供养的僧尼达到了空前的300多万人。 如果,从密度来看的话,这个时期寺庙的密度已经超过了主世界银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