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之重开的苏神_912章 我们说第二,谁敢说第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12章 我们说第二,谁敢说第一? (第5/8页)

速度的发挥。而研究表明,着地角偏小将导致着地时较长的缓冲时间,同时对地面造成较大的冲击力,这会无形加大了着地脚着地时的制动,影响短跑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支撑腿肌rou力量的充分发挥,使水平速度受到极大的损失。”

    “还是对比一下你和劳。”

    “张和劳的途中跑阶段着地角分别为69.3和65.3,张你的着地角大,就能较好地缩短着地缓冲时间,保持较大的水平速度。劳的话,缓冲阶段支撑腿膝角从着地瞬间至垂直阶段角度变化幅度为7.9,作为对比张的变化幅度仅为5.8,劳的膝角缓冲幅度大于你张。因此尽管劳的着地角小,着地缓冲时间较长,但因为“扒地”动作不够积极,但其在支撑腿缓冲退让更加积极,使支撑腿主动肌初长度增加,有利于后蹬阶段肌rou收缩力量和速度的发挥,张你的话就和劳正好相反。”

    “你们俩人都要记住垂直支撑阶段是后蹬阶段的开始,合理的支撑缓冲技术能优化百米运动员途中跑蹬摆技术效果,摆动腿膝角与摆动腿的摆动速度相关,摆动速度通过摆动腿的折叠程度来反应,折叠程度越高摆动速度越大,摆动腿摆速对身体水平位移速度有显著效果。”

    “而劳你的摆动膝角比张又差了3.7,这就会让你不能更好摆动腿,加强折叠程度,以便充分发挥了股后肌群伸髋屈膝的收缩力量。”

    “张的话,就应加强步长能力训练,提高步长指数,而劳的话,应加强步频能力训练,提高步频指数。缩短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仍是劳和张你们俩途中跑技术训练的方向。与此同时,劳还应提高途中跑阶段支腾比例,减小与世界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在后蹬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后蹬角角度,增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