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27章 拜相 (第8/9页)
。许多见解、看法,与自己经历过的、和权衡再三正准备去实施的政策不谋而和,不由又惊又想。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个种放如果不是个只会夸夸其谈的赵扩,那么他的才识学问、胸中韬略,应该比徐铉、萧俨那样的治世能臣还要高明几分,尤其难得的是,此人与徐铉萧俨比起来,那可是文武全才。 杨浩如今手下不乏能征善战的将领,虽说比起宋国的名将如云还稍逊一筹,可是有了杨继业和张浦,手下至少有了两位帅才。但是文治方面,只靠大哥丁承宗和徐铉、萧俨撑着,这三人中,丁承宗虽然心思缜密,智计百出,但是格局气量还是太小。 而徐铉和萧俨,经过这么段时间的起用,杨浩已经开始发觉,他们两人可算是守成之臣,若是江山已定,让他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治理天下,他们可以如鱼得水,然而打江山闯天下,他们终究还是差了一筹,在自己的文臣之中,始终缺少一个能佐主公、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的宰相人才。 如今见了这种放,杨浩不禁如获至宝,顿时起了招揽之心。种放倒也不是不想做官,只是想起父亲要他弃官归乡深研学问的遗嘱,不禁又有些犹豫,杨浩便道:“学问,就算穷一生时间,那也是学之不完的,学当致用,才有学的意义。先生如今正当壮年,难道要学到满头白发,才来经邦治世么? 出家人苦苦修行,目的都是为了出世,即便如此,也有入世修行之途,何况先生所学本就是为了入世。古之大儒,哪个不是将一身所学用之于天下,这才成就他的青史留名?先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