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21章 唐使 (第2/9页)
弟,唐国的王爷,身份自然贵重。而徐铉更是江南有名的才子,七岁能诗、十岁能文,十六岁就做了唐国的大臣,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皆有文名,号称“江东二徐”,入仕后又与宰相韩载熙齐名,人称江东韩徐。 为了派遣何人接迎唐国来使,朝会上还煞有介事地进行过一番讨论。唐国派出了一位王爷和一位吏部尚书,按照礼仪,宋国也该有相应级别的人去接待才是。但是唐国的那位郑王倒也罢了,这位徐尚书的文笔和口才可是闻名天下,此人学识渊博、文才出众,唇枪舌箭,素有‘苏秦重生张仪再世’之赞誉,要跟这位外交使臣打交道,大宋朝堂上这些官员都有些打怵。 如今大宋只有两个王爷,一个魏王、一个晋王。魏王还年轻,论学识论资历,都远非徐铉的对手,他此番出使江南,刚刚创出一番名声,赵匡胤爱惜儿子的羽毛,不想他在徐铉面前出乖露丑,是以有心维护。至于晋王,目前仍兼着开封府尹的职务,也不宜做为接迎大使。再者,一想起要跟徐铉打交道,赵光义也着实怵了他那张嘴,赵光义也不愿出面。 这样一来,朝廷派出迎接使团的官员就得从朝中官员里选择一个位高权重者,方与对方规格相当。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徐铉快嘴如刀的名声早就传遍天下了,大宋朝廷这些重臣都怕自己说不过那徐铉,到时候给朝廷丢了脸面,也有损自己的名声,是以百般推诿,无人愿意担当此任。 挑来挑去,最后当朝宰执责无旁贷,赵普只好亲自出马。赵普其实也不太情愿,徐铉此人他虽未见过,可是对方的名声他却是听过的,他赵普一本《论语》如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