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五章 驯化与引种 (第3/4页)
上的境遇大不相同(注1),令人不得不感慨即使是一种作物,能否出头也一样得看时运...... 但那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了,在1943年的时候,油瓜才刚刚开始推广,蔡希陶和他的团队能够获得大奖,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对人工授粉技术的完善,这项成果的影响面非常之广,完全当得起胡卫东的高度评价。 当然,发现和驯化(其实就是人工培植或者养殖)利用有价值的野生物种也同样是很有意义的,不过油瓜只是其中之一,蔡希陶也算不上先驱者,因此贡献上远不如他完善人工授粉技术的意义重大。 除了油瓜之外,胡卫东认为价值较大的已驯化和在驯化的植物主要有猕猴桃、面包果、杜仲、油楠、海带、石花菜、小球藻、螺旋藻等十余种,动物方面则有梅花鹿、河蟹、蜜蜂、白蜡虫、紫胶蚧、甲鱼、小灵猫、林麝等等,这些项目都为、或者即将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多的美食、药材或者特殊工业原料,此外还有用于生物防治的寄生蜂和改良环境的沙棘等等。或许中国的生物科学水平暂时还比不上西方列强,但是在应用方面,胡卫东完全可以自信地宣称中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除了驯化利用已经发现的野生物种,中国在这几年里还引进了不少国外的物种,例如糖槭、轻木、巨藻等等,其中甚至还有中国科学家走出国门后在国外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