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一章 潜在危机 (第3/4页)
育作为根基,高等教育也会获得更好的生源,虽然短期科技发展速度可能会受些影响,但长远来看的话,根深才能叶茂,因此也未必就一定是坏事...... 因为这些原因,中国的人口死亡率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持续下降,1943年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更是一举超过了60岁大关,这已经接近西方列强战前的水平。而且胡卫东知道目前中国的抗生素无论是种类、效能还是产量都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新中国70年代的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也正在持续进步,在未来的五年里达到、甚至超过同时期西方的水平并不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后来的1950年时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就达到了69岁,这甚至比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都高了1岁,而这是在中国人均收入不及美国5%(其实差距没这么大,因为中国物价更低,但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也还是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因为当时美国的物价同样相当便宜。)的情况下做到的,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但是随着慢性病成为主要死因,中国医疗水平、特别是外科水平相较老牌帝国依然明显偏低的弱点渐渐暴露,加之美国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被迫完善并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使得平均预期寿命很快又重新超过中国,并一度将差距拉大到3岁,直到1970年之后才被中国再次超越,这次“寿命竞赛”与“太空竞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