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五章 大讨论(中) (第2/4页)
前七十回的作者施耐庵本人能够做到吧? 而有些读《水浒》读得比较深的读者更是直指百回本的后三十回没有“《水浒》气”。而“《水浒》气”是什么?武打?战争?行侠仗义?都不是,因为这些描写在其他许多书中都有,但都没有阅读《水浒》(这里特指七十回本)时那种独特的感觉...... 有人认为,这种《水浒》气来自一种真实的残酷性,即正面人物的残酷行为。翻开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几乎没有谁以正面的形式描写正面人物的残酷行为的,而《水浒》里则比比皆是。 这些正面人物的残酷行为可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正面人物一般生活中的残酷行为。这类残酷行为在李逵身上表现得最突出,因为他常常滥杀无辜。在江州劫法场时,李逵是“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第五十回中,李逵又将一个四岁的小衙内的头“劈做两半个”;后来还吃了黄文炳和李鬼的rou。对其他好汉类似的描写也很多:判官李立开人rou作坊,差点将宋江也杀了;船火儿张横拦路抢劫;张青、孙二娘开黑店卖人rou......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好汉杀人抢劫,吃人rou等恶行是不可饶恕的,然而在施耐庵的笔下,这些恶行则变成了小节,显得很自然,甚至理所当然。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古代历史,就会发现很多起义军乃至官军的名将都出身草莽,而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