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七章 最后的交流(上) (第3/4页)
大增强中国的海防力量;二是用于潜艇上的通气管技术,这个发明的价值更大。 冰岛战役中德国虽然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战果,但从战役的目的来看,他们终究还是失败了。而且水滴形潜艇长距离航行时速度反而慢于老式船形潜艇的弱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并因此导致两艘昂贵的水滴形德国潜艇先后被美军击沉。 为了解决这个严重影响水滴形潜艇战略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的巨大弱点,一位德国的工程师提前(历史上要到二战后期,那时德国已经差不多大势已去了。)想出了给潜艇装上通气管的办法。 这样一来,潜艇就可以在水下开动柴油机,需要的空气由通气管引入,产生的废气也由通气管排出,潜艇不再需要上浮就可以进行充电、甚至直接用柴油机驱动在水下航行(当然通气管状态下航速会慢一些),不但长距离航行时不会再因为频频上浮而影响航速,而且潜艇的隐蔽性较前也会有一个极大的飞跃,虽然伸出水面的通气管和潜望镜一样能够被敌人的机载雷达发现,但所需的距离毕竟要近得多,实战中这种危险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了...... 胡卫东也是这才知道自己毕竟是个外行,对现代潜艇只是一知半解,若非德国人主动说出来,没有实战的中国潜艇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发现这个问题,果然需要才是科技进步的最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